殺虎口
地處晉蒙交界處的右玉縣殺虎口關隘是最早的“西口”?!案绺缒阕呶?,妹妹我淚花兒流”,這首家喻戶曉的走西口名曲就誕生在這里。
今天,當我們把目光再次投向殺虎口時,我們發現,幾千年來作為軍事重鎮和商賈貿易通道的殺虎口,由軍事文化和晉商文化交織融合所形成的獨特的西口文化,讓邊關古隘殺虎口顯得更加風流倜儻,卓爾不群。
一部《喬家大院》再現了晉商的輝煌,而喬家商業的創始人喬貴發,當年正是從殺虎口出關到內蒙薩拉齊,和喬貴發一起創辦“廣盛公”的秦鉞,正是殺虎口人。
殺虎口城墻
“走西口”,成就喬家輝煌。殺虎口成為晉商孕育地之一。從1690年開始,隨著康熙皇帝西征,殺虎口已成為運送糧草的大本營,山西商人看準機會,隨軍販送糧草,由此,成千上萬的農民離開土地,走西口,到口外去。清政府也便在此設稅關,政治經濟達到鼎盛時期。殺虎口,商賈去集,車水馬龍;日進斗金,坐擁榮華。殺虎口成為當年金光燦燦的豪商巨富之路,成為今日研究西口文化的“核心”地。
曾經的榮耀總會風流云散,但文化的傳承綿延不絕。如今,掩映在一片綠洲之中的殺虎口關隘更見其雄偉氣勢,瑰麗風采。殺虎口博物館收藏了戰爭、兵制、晉商民俗的文化遺存。它見證了金戈鐵馬、烽火狼煙,滄桑玉帛,世道興衰……
站在殺虎口關隘上,在一望無垠起起伏伏的綠波中,古長城蜿蜒逶迤,烽火臺沿山相望,古堡巍然屹立,古關口連綿不絕。這些“奢侈”的邊塞歷史人文勝跡構成邊塞風光的獨特景觀。中原農耕、北方少數民族游牧,軍事戰爭,民族融合,晉商出關,西口文化的核心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細節中逐漸積淀形成。
殺虎口關樓
主要景點:
殺虎口:在右玉縣城西北35公里處。還是外古代長城的一個重要天然關口?!端菲礁尽防锩嬗涊d有道:“長城以外,蒙古諸蕃,部落數百,種分為四十九旗。而殺虎口乃縣直北之要沖也,其地在云中之西,扼三關而控五原,自古稱為險要?!鼻笆阑蚪袢諝⒒⒖谌匀挥忠灾匾慕煌ㄎ恢弥Q于世,京包鐵路尚未開通之時,殺虎口乃是中原和漠南的通衢要道。殺虎口還以眾多的人口,興隆的商業,發達的文化,星羅棋布的古跡而遠近知曉。
外長城:明代所筑長城穿殺虎口而過,境內長城全長約84公里,古堡、烽燧林立,氣勢壯觀,特別是殺虎口段,磚石砌面,筑有城樓、望臺等,是明代抵御外來侵略的防御重地,也是清代晉商西出口外經商的主要“邊防口岸”。
右玉殺虎口
殺虎堡:殺虎堡位于殺虎關東南1公里,由殺虎堡(當地人稱作舊堡)、中關、平集堡(當地人稱新堡)組成。殺虎堡在北,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,周二里,高三丈五尺。萬歷四十三年,在殺虎堡南百米外又興建了一座同樣規模大小的新堡,名為平集堡。后來由于邊貿繁榮和人口繁盛,在兩堡中間筑東西兩墻,將兩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城池,二堡之間被圍起來形成一座封閉的關,名為中關。整個城堡平面呈“目”字型。
博物館:右玉縣殺虎口博物館成立于1976年,有藏品2000余件。2006年,博物館從右玉縣城整體遷移到殺虎口,進行了主題為“歷史的驛站”的規劃布展,展示了右玉獨特的邊塞文化、軍事文化、晉商文化、西口文化以及生態文化,現與重新修建后的塞外古關殺虎口構成了一體,成為一道可觀、可游、可研的亮麗的風景。
右玉殺虎口
蒼頭河生態走廊:山無頭,水倒流。這是右玉的兩大奇觀。其中水倒流,指的就是蒼頭河水不像其他江河自西向東流或自北向南流,而是從南到北,從東向西流淌,在內蒙匯入黃河。這也是我市唯一一條流入黃河流域的河流。如今的蒼頭河現在已經成為右玉縣生態旅游開發項目的核心景觀區,也是北方黃土高原罕見的自然濕地景觀。
注:殺虎口位于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旅游區,從右玉縣沿211省道西行30公里左右即到
作為中原通往草原大通道的殺虎口,數千年來,人來車往,在堅實的玄武巖鋪設的古驛道上,留下了深深的印痕,也留下了帝王將相、文人墨客吟誦的詩歌。
(一)出車彭彭征獫狁
在《詩經·風》中,就有《出車》詩曰:
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,
出車彭彭,旗旌央央;
天子命我,城彼朔方,
赫赫南仲,獫狁于襄。
(二)蘇武三別生死情
到了漢代,郅都、李廣、衛青、霍去病,他們從這里出塞,挺進大漠,金戈鐵馬,馳騁疆場,留下的只是鮮血白骨,沒有留下墨跡。蘇武就不一樣了。他持節從這里出使匈奴,心情很復雜。他從家里出發前,寫下了《別妻》:
結發為夫婦,恩愛兩不疑。
歡娛在今昔,燕婉及良時。
征夫懷往路,起視夜何其。
參辰皆已沒,去去從此辭。
行役在戰場,相見未有期。
握手一長嘆,淚為生別滋。
努力愛春華,莫忘歡樂時。
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
蘇武當年離家別妻,這不是最早“走西口”的吟唱么?恩恩愛愛的結發夫妻,為了明天離別,今夕盡情地歡娛吧,可是剛剛睡下,又怕征夫誤了出發的時間,“起視夜何其”?!皡⒊浇砸褯],去去從此辭”。天剛半夜,就要起程,“去去從此辭”。中的兩個去字,寫出了無奈,寫出了依依惜別之情。
緊接著蘇武又寫了《別昆弟》:
骨肉緣枝葉,結交亦相因。
四海皆兄弟,誰為行路人。
況我連枝樹,與子同一身。
昔為鴛與鴦,今為參與辰。
昔者常相近,邈若胡與秦。
惟念當乖離,恩情日以新。
繼而蘇武又寫下了《別李陵》:
黃鵠一遠別,千里顧徘徊。
胡馬失其群,思心常依依。
何況雙飛龍,羽翼臨當乖。
幸有弦歌曲,可以喻中懷。
請為游子吟,冷冷一何悲。
絲竹厲清聲,慷慨有余哀。
長歌正激烈,中心愴以摧。
欲展清商曲,念子不得歸。
俯仰內傷心,淚下不可揮。
愿為雙黃鵠,送子俱遠飛。
蘇武“三別”出塞,寫盡了夫妻、兄弟、朋友間的生離死別,難舍難分的情誼。蘇武的“出塞三別”,比之“陽關三疊”,更加柔腸寸斷,揪心裂肺。
(三)霍將軍北伐震邊庭
當年衛青、霍去病沒來得及寫詩。到了北齊,虞羲到此寫下了《霍將軍北伐》的詩篇:
擁旄為漢將,汗馬出長城。
長城地勢險,萬里與云平。
涼秋八九月,敵騎入幽并。
飛狐白日晚,瀚海愁云生。
羽書時斷絕,刁斗晝夜驚。
乘墉揮寶劍,蔽日引高旌。
云屯七萃士,魚麗六郡兵。
胡笳關下吹,羌笛隴頭鳴。
骨都先自聾,日逐次亡精。
玉門罷斥堠,甲第始修營。
位登萬庾積,功立百行成。
天長地自久,人道有虧盈。
未窮激楚樂,已見高臺傾。
當今麟閣上,千載有雄名。
虞羲登臨漢塞雄關,遙想當年霍將軍“汗馬出長城”,“乘墉揮寶劍,蔽日引高旌”的壯觀場面,感慨天長地久,人道虧盈的滄桑變化。
(四)隋煬帝觀風巡塞北
隋大業三年(607),“發丁男百余筑長城,西距榆林,東至紫河(即今右玉境內的蒼頭河),一旬而罷”。隋煬帝的觀風行車沿蒼頭河北行出塞,還派出六萬多士兵為其修筑道路。為此行,隋煬帝寫下了《幸北塞》以抒懷。
鹿塞鴻旌駐,龍庭翠輦回。
氈帳望風舉,穹廬向日開。
呼韓稽顙至,屠耆接踵來。
索辮擎膻肉,韋鞴獻酩杯。
何如漢天子,空上單于臺。
(五)唐太宗飲馬長城窟
隋煬帝風光出塞,唐太宗也不遜色。唐貞觀四年(630),李靖帶兵10萬,進駐靜邊軍(即今右衛境內),從殺虎口出塞,進攻突厥,消滅20余萬眾。為了這一大捷,唐太宗李世民寫下了《飲馬長城窟》:
塞外悲風切,交河冰已結。
瀚海百重波,陰山千里雪。
回戍危烽火,層巒引高節。
悠悠卷旆旌,飲馬出長城。
寒沙迷騎跡,朔吹斷邊聲。
胡塵清玉塞,羌笛韻金鉦。
絕漠干戈戢,車徒振原隰。
都尉反龍堆,將軍旋馬邑。
揚麾氛霧靜,紀石功名立。
荒裔一戎衣,靈臺凱歌入。
(六)劉沔傷感蹄窟嶺
唐代詩人劉沔,或許是聽到在右玉境內的臥羊山上有蹄窟嶺,傳說為昭君出塞時馬蹄躊躇不前所至,于是大發感慨,寫下了如下詩篇:
漢宮豈不死,異域傷獨沒。
萬里馱黃金,蛾眉為枯骨。
回車夜出塞,立馬皆不發。
共恨丹青人,墳上哭明月。
“立馬皆不發”,盤石成蹄窟??赡芫褪窃娙诉b想當年昭君出塞時的意境。
(七)明代將士苦征戰
明代,殺虎口是九邊重鎮第一關,詩中既有出征將士的威武雄壯,也有孤城落日的蒼涼;既有對陣亡將士的憑吊,也有對戰爭慘絕的哭訴。
唐龍的《秋日出塞》,就寫出了金戈鐵馬、氣壯山河的雄風。
五鼓嚴軍令,平明出塞行。
青霄橫殺氣,白日振軍聲。
野闊千營肅,秋高萬馬鳴。
單于皆遁北,不用筑長城。
霍鵬的《塞上吟》,更是“橫掃千軍如卷席”,氣吞萬里如虎。
昔道金河冷,今來玉塞涼。
關門屯虎豹,斧鉞掃豺狼。
劍拂口槍影,旗搖太白光。
韜鈐常在篋,持此報天王。
到了“土木之變”后,于謙“精忠報國”,赤膽忠心捍衛明廷,他的《塞上即景》,就是明證。
目極煙沙草帶霜,天寒乞暮景蒼茫。
炕頭熾炭燒黃鼠,馬上彎弓射白狼。
上將親平西突厥,前軍近斬左賢王。
邊城無事烽塵靜,坐聽鳴笳送夕陽。
然而,到了嘉靖時期就不一樣了。連年的戰亂,邊城不堪負重,民怨鼎沸,聽聽李夢陽的《朝飲馬送陳子出塞》吧。
朝飲馬,夕飲馬,水堿草枯馬不食。
行人痛哭長城下,城中白骨借問誰?
云是今年筑城者,但道辭家別六親。
寧知九死無還身,不惜身為城下土。
所恨功成賞別人,去年賊掠開城縣,
萬里黃塵哭震天,城門盡閉無人戰。
今年下令修筑邊,丁夫半死長城前。
城南城北秋草白,愁云日暮鳴胡鞭。
嘉靖三十六年冬,“俺答汗率眾圍右衛城,至明年夏,凡八閱月,城中將士軍民死守,幾陷”。這是《朔平府志》的記載。再聽聽詩人王世貞的《戰城南》吧。
戰城南,城南壁,
黑云壓我城北,
伏兵搗我東,
游騎抄我西,
使我不得休息。
黃塵合匝,日為青,
天模糊,鉦鼓發,亂歡呼,胡騎斂。
飚迅驅,樹若薺,草為枯,
啼者何,父收子,妻問夫。
戈甲委績,血淹頭顱,
家家招魂人,隊隊自哀呼。
告主將,若不知,
生為邊陲士,野葬復何悲。
釜中食,午未炊,
惜其倉皇遂長訣。
焉得一飽,為野風騷,屑魂依之,
曷不靚主將高牙大纛坐城中,
生當封澈侯,死當廟食無窮。
明隆慶四年,明廷與韃靼議和,在長城關隘開設馬市,殺虎口就是開設的馬市之一。每當互市期間,韃靼人“每日蜂聚堡城,任意流連,信宿不去”。詩人方日乾的《行邊》,描述了這一盛況:
關城西望路迢迢,玉鬣嘶風鐵馬驕。
日逐年來??钊?,雁門新出霍嫖姚。
和平互市,給長城內外帶來了祥和、和諧的氣氛。詩人郭性之《巡邊夷人進酪酒羅拜》就描述了這一景象:
靖朔樓頭俯大荒,叩關籍顙左賢王。
馬來汗血變成錦,酪薦叵羅露帶香。
胡虜已修三世貢,吳鉤空拂九秋霜。
自慚坐嘯渾無事,食口心驚兩鬢蒼。
(八)清人吟詠歌盛世
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七,西征凱旋,在殺虎口設御宴宴請西路軍有功將士,康熙皇帝吟誦《瀚?!吩姡?/p>
四月天山路,今朝瀚海行。
積沙流絕塞,落日度連營。
戰伐因聲罪,驅馳為息兵。
敢云黃屋重,辛苦事親征。
清廷西征,殺虎口商賈云集,南來北往,成為北方最大的商埠。為此詩人洪亮寫了如下詩篇:
誰跨明駝天半回,傳呼布魯特人來。
牛羊十萬鞭驅至,三日城西路不開。
隨著經濟的繁華,殺虎口的山川煥其光,草木發其華。被譽為恒陽八景的景點,殺虎口就有兩處。一在殺虎口東的樊家窯,因奇巖壁立,碧水潺潺,清雍正年間朔平府知府劉士銘以《混元流碧》詠之:
翠丹梯白玉京,鈞天誰弄素琴聲。
銀河直瀉三千尺,絳節高居十二城。
細麥含風搖澗碧,垂楊籠日助泉清。
恩波洵不遺窮谷,帝力高深未易名。
在欣賞此間秀美山川之際,劉士銘可能想起了康熙皇帝為殺胡堡題名,改“胡”為“虎”,沒有為“混元流碧”也題個名,因而寫出了“恩波洵不遺窮谷,帝力高深未易名”的詩句。
在殺虎口南馬營河與蒼頭河的交匯處,有一處被譽為“兔渚回紋”的景致。據《魏書·太宗紀》記載:明元皇帝拓跋嗣于泰常六年“秋七月,西巡,獵于柞山,親射虎,獲之,遂至于河。八月庚子,大狩于犢渚”。按《山西通志》:“犢渚乃右玉北馬營河‘兔渚回縈’?!币磺Ф嗄曛?,劉士銘來到這里,大發思古之幽情。詩曰:
發源駝嶺歷龍沙,歸注黃河到海賒。
清處詎同飲馬窟,濤來擬欲泛仙槎。
蒼波古戍孤云落,岸草汀煙燕子斜。
漫道環城如帶水,詐霖鹿塞潤桑麻。
殺虎口,作為西口古道,記憶著王朝更替的歷史興衰,也記憶著人間古往今來的悲歡離合。
一曲“走西口”,傳唱數百年,越唱越紅火。